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重庆第1眼 | 墨香传千里 好书聚巴渝 第33届全国书博会在重庆启幕

来源: 第1眼原创
发布时间: 2025-07-27
字号: [小] [大]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今天在重庆启幕。本届书博会为期四天,以“书香中国·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位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在南岸区、大足区设有分会场,京东、当当设立了网上分会场。爱书的人们,可以线下逛展会、扫码领券,线上看直播、下单买书,以多种方式感受书香盛宴。

1

本届书博会,重庆馆坐落于国博中心中央大厅,主展馆深度融合山城文化基因,打造了一座立体的“书香之城”。

2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是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出版业展示交易平台。本届书博会有1000余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线上线下参展图书总数超过100万种。书博会期间,线上线下将举行新书发布会、名家分享会、作者签售会、出版研讨会等各类活动近1000场。陈晋、李敬泽、阿来、张者、祝勇、赵冬梅、杨雨、刘楚昕、苏童等一大批名家作者,也会齐聚山城,与书友们分享阅读故事、交流创作心得,探讨阅读的意义和方法。而书博会时隔18年再次落地重庆,这既是对巴渝文化底蕴的肯定,更饱含了对山城阅读之美的期许。近年来,重庆持续以出版和阅读的力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渝字号”出版品牌正越擦越亮。

3

走进位于渝中区解放碑的重庆书城,“渝版图书推荐”区格外醒目。从风土人情、美食美景到历史文化,重庆本土打造的“渝字号”出版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作为重庆出版业的“主力军”,近5年来,重庆出版社共出版图书约1万种,总印数超3亿册。书博会期间,出版社将携一系列重量级作品亮相,涵盖理论、历史、文化、文学等多个领域。

重庆出版业的体量并不大,目前只有3家出版单位、141种期刊、46种报纸。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小而精,一直是 “渝字号”出版的特点。数字时代,如何以改革促发展?今年年初,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与中信出版集团携手,成立“陆海书局”、“陆海书院”,设立“陆海版权交易服务中心”,打造兼具出版生产、创意聚集、版本获取、版权交易、阅读推广、生态营造的陆海出版文化综合体,以“陆海胸怀”为高质量出版赋能。书博会期间,重庆出版业再放“大招”。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与一系列出版生态链条战略合作方集中签约。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与火山引擎携手研发的国内首个出版行业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也将于今年11月逐步上线。书香正日渐成为山城文化氛围鲜明标识,与此同时,阅读也深深地融入了重庆人的生活日常。

4

近日,渝北区的第14座城市书房——龙湖重庆公园天街城市书房,在中央公园商圈亮相。城市书房室内阅读空间有100平方米,藏书4000余册,一体化阅览桌、数字阅览终端、自助借还书机、便捷还书箱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

渝北区持续推进城市书房建设,目前已在公园、商圈、社区、学校等区域建成书房14座,总建设面积1300平方米,藏书55300册,年均服务人次超10万。就全市而言,重庆目前已建成百家图书馆、千家实体书店、万个城乡社区书屋,编织出了一张覆盖全域的阅读网络。细密而温暖的阅读之网,成为“书香重庆”最深厚的基石。2024年,重庆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2.09%,数字阅读率94.14%,成年居民日均阅读时长提升至54.82分钟。

5

在重庆,书香不仅停留在各种阅读空间里,还流淌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每年4月,是重庆的全民阅读月,叠加“陆海讲读堂”、“巴渝书市”、蚂蚁找书·怀旧书集等品牌活动,屡屡书香,如涓涓细流,滋养了整座城。以“陆海讲读堂”为例,重庆这个全民阅读的新品牌,2024年12月开始启动,每月1次,邀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图书作品或阅读经历,进行深入分享。党史专家陈晋、历史学家葛剑雄、心理学家彭凯平、作家陈行甲等,都曾走上陆海讲读堂的讲台。如今的“陆海讲读堂”,已成为重庆市民心中殿堂级的阅读活动,活动入场券,常常一票难求。而这才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应该有的模样。

读书亦是读城;在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教授看来,办好书博会,讲好文化与书的故事,对于重庆来说,是助推产业发展、擦亮城市文化招牌的一次绝佳机会。书博会是寻找合作的窗口。书博会容纳的要素很多,不仅有具体的图书,更有行业的新技术、新动向、新趋势。依托这个平台,参展商们可以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找到更多新机遇新风口、促成更多的新合作项目。像法兰克福书展,莱比锡书展等等,就常常能延伸出图书之外的合作项目,从优质的版权输出,到行业的人才培养,依托书博会这个平台,能够构建起更加丰富鲜活的出版生态。其次,书博会是重庆城市营销的绝佳机会。借助火爆的图书市场,丰富的读书活动,在“书博会+文旅”的做法上创新尝试,能够让更多人看到重庆的文化底蕴,发现重庆的发展机遇,进而重新评估重庆的潜力,实现人与书、人与城的“双向奔赴”。总的来说,办好书博会,关键在于把“一场会”的后劲持续放大,更好地助推产业发展、擦亮重庆城市的文化招牌。

这个月的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因为参加陈行甲读书会走红的工地大叔刘诗利的文章。刘诗利家住河南濮阳,农忙时在家种地,不忙的时候进城打工。他在工地上坚持阅读的初衷,是“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刘大叔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从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它藏在每个人对生活的热爱里。而当阅读灯一盏一盏点亮,这满城书香,也会成为整座城市向上生长的最好支撑。

网站地图
关注微信公众号
联系电话:023-67062000
传真:023-67062111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大石坝北滨一路526号
Copyright © 2025 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3005346号-9